透過文化連結世界:「莫迪」之路
莫迪總理改變了全球對印度文化外交的看法,透過其豐富多樣的文化、傳統和遺產將世界聯繫起來。您可以在下面閱讀我們的客座作者、Amrita Sher-Gil 文化中心主任的文章, 穆克什·庫馬爾·斯里瓦斯塔瓦博士.
文化被認為是超越國界、與人們連結的重要管道。因此,在過去十年中,我們看到文化外交如何在莫迪總理的領導下成為加強印度與其他國家關係的強大外交政策工具。莫迪總理改變了全球對印度文化外交的看法,透過其豐富多樣的文化、傳統和遺產將世界聯繫起來。
莫迪總理透過印度外交政策的五大支柱提升了印度的全球形象“班查姆里特” – '薩曼' (尊嚴),'桑瓦德 (對話),'薩姆里迪'(共同繁榮),'蘇羅剎' (區域和全球安全)和 'Sanskriti Evam Sabhayata' (文化和文明的連結),這進一步強調了透過文化連結世界的重要性。
莫迪政府執政十年之際,正是時候探討透過文化連結世界所採取的各種重大努力和措施。
Vasudhaiva Kutumbakam:傳播印度文化足跡
印度世界觀的大廈是o 將整個國際社會視為同一個家庭的成員, 源自古印度哲學“Vasudhaiva Kutumbakam'(世界是一個家庭), 嵌入梵文經文中, 摩訶奧義書. 這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變得尤為突出,當時印度充當了“Vishwa-Mitra'(世界之友) 透過“向世界伸出援手”疫苗邁特里'。近年來,印度擔任G20主席國的主題是“一個地球、一個家庭、一個未來”,也蘊涵了“一個地球、一個家庭、一個未來”的精髓和精神。瓦蘇達伊瓦·庫圖姆巴卡姆.
替代醫療保健系統:從瑜珈到阿育吠陀
展現印度軟實力優勢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是國際社會對印度的認可印度傳統瑜珈練習的智慧經過了時間的考驗。 2014年,在莫迪總理向聯合國大會發出呼籲後,21月XNUMX日被宣佈為國際瑜伽日(IDY)。此後,IDY 已成為全球現象, 每年都有全世界數百萬人踴躍參與此活動。即使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實施的限制期間,「WHO mYoga」應用程式還是在莫迪總理的領導下推出,使人們能夠輕鬆學習瑜伽並根據共同瑜伽協議進行訓練,從而使數百萬人能夠以不同的語言繼續獲得其好處。
該9th 2023年在聯合國總部舉行的IDY吸引了超過135個國家的大量參與,創造了瑜珈課程最多國家參與的金氏世界紀錄。 2023年IDY 也見過 創建了“瑜伽海洋環”、“北極到南極瑜伽”、“北極和南極瑜伽”、“巴拉特馬拉瑜伽”和“薩加馬拉瑜伽”,約有 23.14 千萬人參與。
印度文化關係委員會(ICCR)是政府的文化部門,每年透過其文化中心(包括匈牙利布達佩斯的阿姆里塔謝爾吉爾文化中心(ASCC))以及印度駐外使團,促進在世界各地組織IDY 。 ICCR也選派瑜伽教師派往國外傳播瑜伽。
此外,由於政府的舉措,阿育吠陀已被全球許多國家認可為替代醫療保健系統。 2014年,政府授予阿育吠陀、瑜珈、自然療法、尤納尼、悉達和順勢療法部門(AYUSH)部級地位。該部負責阿育吠陀、瑜伽、自然療法、尤納尼療法、悉達療法和順勢療法的成長、發展和傳播的政策制定、開發和實施。
阿育吠陀被 30 多個國家認可為傳統醫學體系,阿育吠陀產品出口到 150 多個國家,這表明阿育吠陀在國際上已被廣泛採用了。估計t印度營養保健品市場 4 年為 2020 億美元,預計到 18 年將達到 2025 億美元。
此外,澳洲、瑞士、毛里求斯、馬來西亞、紐西蘭、塞爾維亞、南非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家都存在阿育吠陀實踐的監管框架和政府批准的從業者課程。阿根廷、巴林、加拿大、加納、英國、美國、荷蘭、阿曼、卡達和新加坡等國家允許從事阿育吠陀醫學。此外,在匈牙利,阿育吠陀醫學的實踐被認為是自然療法的一部分。
透過文化傳統和遺產建立聯繫
各國慶祝印度節日的人數眾多,展示了印度豐富傳統的日益普及,包括藝術、舞蹈和音樂形式、語言、文學和烹飪實踐。在推廣印度豐富的文化遺產方面,ICCR透過遍布 37 個國家的文化中心,一直致力於在印度和國外組織文化節、在國外擔任印度研究和語言副主席、為外國學生/學者在印度學習提供獎學金/助學金、設立世界梵文獎、傑出印度學獎、傑出校友獎、安納普爾納獎和其他此類活動/倡議。 最近,加爾巴舞被列入 15th 元素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政府不懈努力的見證。
此外, 在「」的框架下保護和恢復重要的文明和宗教遺址維卡斯·比·維拉薩特·比伊' 也體現了政府為弘揚印度文化所做的努力。 作為...的一部分 保護和恢復舉措, 瓦拉納西的喀什維什瓦納特走廊,阿約提亞的拉姆神廟, 瑪哈卡爾樂項目 在烏賈因, 馬卡馬基亞走廊 位於古瓦哈提, 佛教巡迴賽,僅舉幾例, 是重要的里程碑。
政府也努力保護海外的印度文化和精神遺產。 莫迪總理為阿聯酋阿布達比的第一座印度教寺廟 Bochasanwasi Akshar Purushottam Swaminarayan Sanstha (BAPS) Mandir 舉行落成典禮,這是透過文化與世界聯繫的見證。莫迪總理恰當地將這一里程碑描述為「人類共同遺產的象徵」。
在保護文化遺產方面,也優先考慮從外國收回文物。在莫迪政府的努力下,截至2023年,印度考古調查局(ASI)自340年以來已從國外收回了2014多件源自印度的文物。
此外, 為了保護印度的古代文明,截至 46 年 1629.17 月,印度政府已根據 PRASAD(朝聖復興和精神提升驅動)計劃批准了總共 2023 個項目,耗資 XNUMX 億盧比,覆蓋全國各地的朝聖地。
透過多項文化交流計畫和舉措,莫迪政府鼓勵印度和其他國家的藝術家、學者和文化從業者以及政界和其他領域的傑出領導人之間的互動,促進人們更加欣賞其文化貢獻。 ICCR 的旗艦項目包括入境和出境文化代表團以及學術/傑出訪客計劃,努力實現這一目標。
與印度僑民建立聯繫
印度僑民是印度文化在海外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自從莫迪總理上台以來,他一直優先考慮印度僑民的重要性。他強調了印度僑民作為「印度品牌大使」在不同領域(包括文化)所發揮的多樣化作用。我們已採取多項措施將年輕一代和老一代與其文化根源聯繫起來,並在全球範圍內弘揚他們的文化和傳統,包括“了解印度計劃”和“Pravasi Teerth Darshan Yojana”。
利用現代科技和平台
促進文化外交的獨特舉措之一反映了政府利用現代技術和社交媒體平台向世界展示印度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歷史的方式。 「數位印度」計畫和印度文化遺產「虛擬博物館」等措施使印度的文化文物和傳統得以數位化、記錄和展示,確保全球人民都能接觸到。為了與全球印度僑民和印度文化愛好者建立聯繫和互動,印度發起了 India@75 和 CHALO India 等舉措。這些舉措有助於保護印度文化並與世界分享。
在結論
莫迪政府為傳播印度文化而製定的多樣化計劃和倡議是當代的;但深深植根於「Bharat」的古老傳統和信念。這確實是當代人們對印度文化外交的看法的「修改」。透過展現印度充滿活力的文化、傳統和遺產,促進各國之間的跨文化對話、相互尊重和欣賞,「莫迪」之路使「新印度」能夠透過文化連結世界。
-
客座作者:Mukesh Kumar Srivastava 博士
董事
阿姆麗塔謝爾吉爾文化中心, 印度大使館, 匈牙利 布達佩斯
(所表達的觀點僅代表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