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國家能源安全合作:問題與對策

確保能源安全是我們這個時代幾乎每個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無論經濟發展程度如何。

近幾十年來,由於地緣政治緊張、能源價格不穩定、傳統燃料儲量有限以及對戰略資源控制權的競爭日益激烈,這一問題變得尤為嚴重。氣候變遷的影響使這種情況更加惡化,給世界各國的能源系統帶來了額外的壓力。

許多以前僅依賴自身資源或外部供應的國家現在被迫重新考慮其能源政策。重點正在轉向提高能源效率、實現能源來源多樣化以及更積極地利用再生能源。

在這些全球趨勢的背景下,中亞在確保地區和國際能源穩定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該地區國家擁有獨特的能源潛力,這是由於石油、天然氣、煤炭儲量豐富以及現有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機會而形成的。

例如,哈薩克和土庫曼斯坦集中了該地區大部分的碳氫化合物資源,不僅可以滿足國內需求,還可以增加出口潛力。其中哈薩克石油平衡儲量十分豐富,達4.4億噸左右。阿斯塔納積極與俄羅斯和歐洲國家合作,透過里海出口石油。 2023年石​​油供給量超過70萬噸,佔總產量(78萬噸)的90%。

土庫曼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儲量之一。根據 2023年世界能源 在英國石油公司支持下準備的評估顯示,該國已探明天然氣資源量估計為13.6兆立方米,位居第四,僅次於俄羅斯(37.6兆)、伊朗(32.1兆)和卡達(24.7兆)。同時,根據土庫曼方面介紹,該國天然氣儲量約50兆立方公尺。

截至2023年底,土庫曼天然氣產量為80.6億立方米,其中出口48億立方米,佔60%。土庫曼天然氣的主要接收國是中國(經由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40億立方公尺(83.3%),俄羅斯(經由中亞-中心天然氣管道)-5億立方公尺(10.5%), 烏茲別克斯坦 - 1.5-2億立方公尺(3.1-4.1%), 阿塞拜疆 (根據透過伊朗達成的互換協議)-1.5億立方公尺(3.1%)。

而吉爾吉斯和塔吉克則擁有豐富的水資源。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統計,塔吉克水電潛力巨大,該指標位居世界第八。該國水電發電潛力約8億度,技術發電潛力為527億度。

截至2023年底,發電量達到22億度,創下獨立以來的最高紀錄。該地區最重大的項目是羅貢水電站(計劃擁有3,600台水電機組,總容量為13.8兆瓦,年平均發電量為9億千瓦時),總成本估計為2032億美元,預計投產時間為XNUMX年。

吉爾吉斯斯坦還擁有豐富的水力和水力發電資源,被視為該國的主要資產之一。就水力資源潛力和集中度而言,該國在獨立國協中位居俄羅斯和塔吉克斯坦之後第三位。水力發電廠生產了該國93%的電力。

吉爾吉斯有30座火力發電廠和40多個水力發電廠,包括:托克托古爾水電站為該國提供了10.5%的電力。根據專家介紹,目前吉爾吉斯共和國水力發電潛力為15億千瓦時,利用率僅142%,即每年XNUMX億度。

烏茲別克的天然氣儲量居世界前20位,約1.8兆立方公尺。已探明石油儲量較少,約100億噸。

該國在再生能源方面也擁有巨大的潛力。根據國際能源總署和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估計,烏茲別克再生能源發電總潛力為2,091億度(為年消耗量的30倍)。

尤其是由於該國擁有巨大的太陽能開發潛力和較高的日照水平——每年有超過 300 個晴天。

中亞核能發展前景

中亞地區核能發展值得特別關注。根據專家介紹,該地區擁有全球約20%的鈾儲量,這使得核能對此地區的國家特別有吸引力。 

因此,該地區最大的兩個經濟體— 哈薩克斯坦 和烏茲別克已開始在其領土上建造核電廠,以實現能源獨立、支持經濟成長和消除環境污染。

目前,烏茲別克已經開始建造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 2024年330月,國家核電廠建設局和Atomstroyexport(Rosatom的工程部門)簽署了建造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的合約。該核電廠由六座容量為 55 兆瓦的反應器組成,發電功率為 XNUMX 兆瓦,將建於圖茲坎湖附近的吉扎克地區。 

而2024年XNUMX月,哈薩克經過全民公投,決定在該國實施全容量核電廠計畫。同時,哈薩克政府表示,該核電廠的建設將由國際財團進行。

吉爾吉斯也對發展核能感興趣。 2022年,吉爾吉斯政府與俄羅斯原子能公司簽署備忘錄,研究在吉爾吉斯斯坦建造兩座每座裝置容量為50兆瓦的小型核電廠的可能性。

中亞能源領域的關鍵問題

同時,儘管擁有豐富的能源儲備,該地區各國也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基礎設施陳舊、需要實現能源系統的現代化以及協調水資源和能源資源領域的國家間政策。

該地區的大部分能源設施,包括發電廠和輸電線路都是在蘇聯時期建造的,已有30至50多年的歷史,效率低下,網路損耗大,事故頻繁。

據估計,中亞能源系統現代化所需的資金總額約為40億至50億美元。其中包括重建輸電線路和支援永續能源供應。

此外,中亞國家對阿姆河、錫爾河水力和能源資源的利用優先順序不同。上游國家希望利用水來發電,這需要在冬季增加排水量,而下游國家則希望節約用水用於夏季灌溉。

除這些因素外,中亞地區人口和經濟的大幅成長也給該地區國家的能源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

因此,人口的動態成長已達到80多萬人(每年增加1萬人),並且伴隨著年輕人口的高速成長:該地區50%以上的居民年齡在25歲以下。

城市化進程也正在加速。例如哈薩克、烏茲別克等國城鎮人口比重超過40%,為能源系統帶來了額外的負荷。

預測到2030年,該地區的電力消耗將成長30-40%,這需要對能源基礎設施進行大量投資,包括建造新發電廠和網路現代化。僅在烏茲別克斯坦,年電力消耗成長率預計為7%。

目前,中亞地區年發電量約250億千瓦時(哈薩克斯坦113億千瓦時,烏茲別克斯坦78億千瓦時,土庫曼斯坦23億千瓦時,塔吉克斯坦22億千瓦時,吉爾吉斯斯坦13.8億千瓦時)。

此外,中亞地區的工業成長也需要增加能源支持。近年來,該地區的工業部門平均成長6.2%,並相應地需要更多的能源資源。此外,第六次中亞國家元首諮詢會議通過了《工業合作計畫》,旨在發展聯合項目,提高經濟整合水準。在這方面,永續能源供應正在成為實施這些大規模任務的關鍵條件。

綜合起來,這些因素加劇了能源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必要性。

環境問題也對確保能源安全產生直接影響。

化石燃料能源產業的發展正在導致環境惡化。哈薩克和烏茲別克使用煤炭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需要轉向更乾淨的能源。

同時,該地區國家仍然依賴外部供應,這使它們容易受到世界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迫使它們尋求實現能源來源和路線多樣化的方法。

這些問題需要在平衡國家利益和區域合作的基礎上採取全面的方法。

從國家倡議到區域協同:中亞能源安全的綜合方案

在此條件下,為確保能源體系的可持續性,中亞各國在國家和區域層面開展了持續努力。特別是該地區各國都在製定和實施旨在提高能源效率和開發再生能源的國家戰略。

例如,哈薩克作為其綠色戰略的一部分,正在開發利用再生能源和現代化基礎設施以減少能源損失的項目。土庫曼斯坦正在擴大其天然氣運輸系統,重點是實現出口路線多樣化並加強與鄰國的能源聯繫。 

吉爾吉斯和塔吉克致力於吸引投資者建造新的水力發電廠並對現有水力發電廠進行現代化改造,以確保在電力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也能不間斷地供應電力。

 反過來,烏茲別克正在實施一系列旨在加強能源安全的舉措,其中能源來源多樣化正成為關鍵因素。特別重視太陽能和風能的開發。

到2030年,計劃將「綠色」能源的裝置容量提高到20吉瓦(風能、太陽能發電廠、太陽能光伏板和微型水力發電廠),每年可發電50億千瓦時,有助於節省約25億立方米天然氣,並減少向大氣中排放34萬億千瓦時有害物質。 

值得注意的是,烏茲別克再生能源發展正在全面展開。自2019年以來,「綠色能源」領域已啟動總裝置容量3,500兆瓦、相當於10億度的大型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廠,使「綠色能源」在能源體系中的佔比提高到16%。

此外,到2030年,該國將額外建設19,000兆瓦的“綠色發電容量”,可再生能源佔比將提高到54%。

2025年,計畫引進18個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站,裝置容量為3,500兆瓦,以及裝置容量為1,800兆瓦的儲能係統。

此外,該國還啟動了大規模「太陽能家庭」計劃,允許居民在家中安裝容量高達50千瓦的太陽能電池板。

正在考慮引入「農業光伏」的問題——農民在田地安裝太陽能板來產生所需的能源。 

烏茲別克也積極致力於加強與鄰國在能源領域的聯繫。例如,2022年,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簽署了多項關於聯合使用水力資源的協議,將優化用水並提高能源系統的效率。

區域層面也正在努力。目前,統一能源環正在中亞地區正常運作和發展。該地區不僅可以滿足自身需求,還可以將電力出口到南亞和歐洲等地。

建設統一的中亞能源空間具有戰略優先地位,因為該地區國家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且能夠實現有效互補。

中亞各國元首多次強調該領域合作的重要性,表示願加強能源整合進程。該地區運行的單一能源環不僅可以滿足各國的需求,還可以確保向南亞和歐洲等有前景的目的地出口電力。

區域合作的成功範例包括:

– 卡姆巴拉塔水力發電廠 1 號(容量 1860 兆瓦)—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就聯合建設該設施達成協議,這將提高該地區的能源安全;

– 亞萬水力發電廠(容量 140 兆瓦)是烏茲別克和塔吉克的聯合項目,旨在增加兩國的能源供應;

- 中亞地區國家商定的「綠色議程」區域計劃,為向永續能源轉型,包括開發再生能源奠定了基礎;

- 在阿斯塔納舉行的中亞國家能源部長會議(2024 年 XNUMX 月),確認了對協調能源政策和聯合開展旨在實現基礎設施現代化和提高能源效率的項目的高度興趣;

- 透過了「中亞-2040」區域合作發展構想,其中反映了在能源領域採取聯合行動以確保該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然而,為了實施這些雄心勃勃的項目,必須採取措施,確保協調吸引投資和刺激新技術解決方案的努力。

在此方面,建立中亞共同能源市場將使該地區能夠有效發揮其潛力,提高其能源供應安全,並使其成為全球能源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同時,儘管對再生能源進行了補貼和推廣,但過去50年來,再生能源在全球燃料平衡中的份額僅達到18.5%,而化石燃料卻佔世界能源的81.5%。

此外,再生能源仍然比碳氫化合物更昂貴,這阻礙了全面能源轉型。它主要用於發電,無法取代工業領域的化石燃料。 

儘管再生能源發展勢頭強勁、潛力巨大,但中亞國家不應僅將自身局限於「綠色」能源。為確保長期能源安全和永續性,必須並行發展傳統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地質勘探。

能源多樣性平衡對於以下方面很重要:

– 能源供應穩定性。再生能源依賴天氣,而化石燃料可提供可靠的基本負荷;

- 經濟成長.自然資源的勘探和開採有助於工業成長和能源出口;

– 過渡期。各國需要利用傳統能源作為“橋樑”,逐步轉型為低碳技術。

鑑於該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未開發的碳氫化合物礦藏,地質勘探仍然是一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面對全球挑戰,再生能源和傳統能源之間的平衡將成為該地區能源永續性的關鍵。 

為進一步深化區域能源安全合作,有必要突顯中亞國家加強共同努力的重點領域。

首先,優先任務是在能源領域實施兼顧經濟和環境方面的措施(包括制定和更新國家和地區層面的策略、概念)。這反過來會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提高應對變化的能力。 

其次,客觀上需要實施再生能源領域專家的培訓和進修計劃,因為人才短缺是該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

大多數中亞國家缺乏設計、建造和營運再生能源設施的技能專家,以及能夠適應和開發本地技術的工程師。

這導致對外國專家和技術的依賴,增加了專案成本並減緩了專案實施的速度。

引入教育計劃和高級專家培訓不僅可以確保人員的培訓,而且還將加速本地技術的發展,從而加強該地區的能源可持續性並為有效實施可再生能源創造條件。

第三是需要吸引外資用於能源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和引進有助於提高能源效率的新技術。 

設立專款支持清潔能源領域的新創公司可以顯著改善這種狀況,並加速創新解決方案的實施。

此外,為加速中亞能源基礎設施發展,需積極推動與域外國家以「CA+」模式合作,吸引更多投資,引進先進技術,確保中亞地區能源領域永續發展。

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大型國際組織的互動以及吸引私人投資者,將有助於實施大型項目,實現能源系統現代化,開發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從而提高中亞國家在全球變化背景下的能源安全和永續性。

第四,建立討論能源問題和資源共享的多邊平台似乎很有前景。 

區域水資源管理協議可以促進更有效地分配水資源和電力,並有助於解決各國之間的水和能源問題。

五是加強區域地質勘探和礦產資源高效利用合作。

該領域的區域協議有助於更合理地開發能源儲備,改善工業合作,減少經濟對第三國能源進口的依賴。

因此,中亞國家的能源安全需要區域層面的綜合思維和積極合作。反過來,解決當前的問題將確保該地區的永續發展,提高其在全球舞台上的戰略重要性,並為更有效地利用現有能源資源創造條件。

賽義德貝克·馬馬特科比洛夫, 烏茲別克共和國總統戰略與區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將不會被發表。 必填欄位已標記 *